位置:首页 > 言情小说 > 柳寂听 > 两顾桃花誓 >

两顾桃花誓 后记 作者:柳寂听

  在这里说一下宋朝的科举考试。  

  宋初科举制度沿袭唐及五代,只有乡试与会试,公元973年宋淮榜时应试学子徐士廉等人因未被录取而状告当时的考官卖人情取舍不公允,宋太祖于是让朝官们另外再加考一场诗赋,并亲自阅卷,才定出进士名单,至此殿试就成了科举考试的一道必须经过的程序。而至孙何榜时,因为朝官陈靖提出的“糊名考校”才使得科举制度完善起来。再有后来的李夷宾提出的把考生答卷重抄才予以阅卷,这样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才真正确立了科举中的“弥封誉录”制度。  

  至于军制的改革因为并不是文章最主要的历史背景,所以就不在此多提了。  

  当然还要说一下书中两位人物的命运了。其一是李庶几,因为被罚,所以咸平元年、二年接连两科都未能参加殿试,而此前有五年时间停止科举,所以直到咸平三年,也就是1000年才以省元及第。其二是钱易,后来重新参加开封府的选拔考试,排名第三,但其才气与名气一让人津津乐道,后来朝官苏易简在太宗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的才华,太宗皇帝很惊喜,打算招他为“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杂的政务而淡忘了,一直到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终于进士及第。他在真宗朝很受重视,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当然,宋代的科举制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北宋的没落,科举的种种改革反而不过流于形式,政治的腐败也加速其的恶化速度。而且一直以来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多次更改,多数内容学而无用,王安石与苏轼等就曾为此多次上奏当时的皇帝,所以考试内容也就一改再改,对科举发展也没有利处。  

  总而言之,宋初的科举改革大体便是如此了。但不要忘了——嘿——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呢!  

  谢谢!  




欢迎您访问百万书库 ,努力做最好的免费言情小说阅读网站!



网站强烈推荐:古灵 简璎 寄秋 艾蜜莉 黎孅(黎奷) 金萱 忻彤 于晴 典心 凯璃 夙云 席绢 楼雨晴 余宛宛 蔡小雀 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