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46


            银川、宁夏,从此获得新生

  马鸿宾率部起义后,解放大军顺利渡过滚滚滔滔的黄河,人不下鞍,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捣宁马老巢银川。

  马敦静得知马鸿宾父子起义的消息后,如同一个轰天顶雷,当即瘫坐在椅子上,半晌才缓过气来。

  他猛地挺直身子,两只鹰眼瞪得圆溜溜的,射出两道凶狠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墙壁上的军事地图。忽然,他两只大手攥成拳头,狠狠地擂了两下桌子。

  他嘟囔着,抓过电话机,狠劲地猛摇了一气,等电话挂通后,他霍地站起来,拳头在桌面上“嘭”地砸了一下,下了一道命令:

  “炸堤!放水!把解放军统统给我淹死!”

  守堤的工兵接到命令后,在军官的监督下,同时点燃了导火索。轰轰隆隆,排炮一般的爆炸声如同阵阵惊雷,震天撼地。在雷鸣一般的炮声中,仿佛发生了一场9级地震,数十里河堤纷纷崩裂坍塌,泥土和浊水随着烟火飞起数10丈高,横空掀起一道几十里长的泥水烟火屏障。在这道屏障下,洪水一泻而出,犹如数十里宽的一道瀑布,滚滚奔泻而过。霎时,万亩良田,千里村野,一下就被决堤的洪水所淹没,目光所及一片汪洋。

  然而,洪水并没阻挡住解放大军神速前进的步伐。

  9月18马敦静令其兵团主力卢忠良第128军在黄河东岸金灵地区与解放军决战。当日,解放军第64军第191师第573团以突然袭击之手段,迅速攻占了可以瞰制金灵平原的牛头山制高点,为夺取金灵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19日11时,解放军第64军第191师和第192师,分左右两翼,向金积一线猛扑,揭开了金灵之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解放军第63军由石空堡北渡黄河,沿黄河两岸北进,直指银川。

  当天,代父行使军政全权的马教静,一见大势不好,解放军先头部队离银川很近了,他慌忙从被窝里爬出来,将前线指挥的大权交给卢忠良,随即驱车直入飞机场,仓皇钻进一架早就准备好的座机,飞往重庆。这样一来,银川老巢立时像一个被捣乱的马蜂窝,混乱不堪了。

  马敦静逃走后,宁马的高级将领于9月19日上午在银川集合,共同商讨对策。

  卢忠良、马全良、马光宗和各军副军长,各师师长共约2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室里,烟雾腾腾,空气沉闷,令人窒息。

  卢忠良咳嗽一声,说:

  “马主席(马鸿逵)和马司令(马敦静)先后离开了银川,军事方面的大事,咱们就召开军事会议共同商定。都说话,别装哑巴!”

  马全良把抽了半截的香烟捻灭,清了清嗓子说:

  “没人先说,我就带个头,放一炮。宁夏的形势,那是秃子头上的虱——明摆着哩!娘的,谁也别装瞎子,别说大话,别唬弄人!兰州没用两天,就完蛋了。西宁没动一刀一枪,马步芳父子白送给解放军了。咱手里就这么几万人马,娘的军心早散了,还打个屁仗!解放军真要开过来,把银川一围,我看没啥打头啦,到那时还得下软蛋往城头上挑出白旗!要不然马主席和马司令不会把银川丢下不管先走了。娘的,先人早就把话说透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依我看,与其被解放军全歼,还不如保全弟兄们的性命,学马鸿宾父子举行起义。除此以外,别无出路!”

  他说完,瞅了一眼马光宗,又点燃一支烟,狠劲地吸开了。

  马光宗站起来,目光扫视了一下众将领,说:‘

  “我想到的,全良兄都说出来了。我看起义是明智之举。死守银川,不但银川不保,数万名将士的性命也难保。办法,就这一个,没有别的了。”

  不等马光宗坐下来,会场里顿时开了锅一样,众将领一齐站起来,七嘴八舌,全都赞同举行起义。有几个师长还拉着粗嗓子喊道:

  “奶奶的!马主席和马司令全家都走了,连金银细软和家眷都空运出去了,他们都知道活,难道弟兄们的命就不值钱啦?谁要跟解放军打就打去,反正咱还想活着,弟兄们都不想死!”

  吵了半晌,卢忠良最后站起来说:

  “各位都赞同起义,我一个说了也不算数!我想,即便起义,也不能让人家共产党看成软骨头,怕死鬼。另外,咱们都跟着马主席耍刀弄枪几十年,到头来不能说是背叛吧,但一枪不放就立即把白旗举起来,也说不过去呀!我看,咱们还得在场面上顾一下,别让马主席和马司令把咱看得太下贱……”

  众将领一听,不以为然地齐声问:

  “卢军长,那么你打算怎么办?”

  卢忠良见众将领对他不怀好意,口气软下来,说:

  “众位仁兄既然决定起义,忠良当然听从。只是起义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是一句话就能起义了。我意就请全良兄和光宗兄在银川着手起义之事,忠良不才,愿去金积指挥第128军继续作战,给共军一点颜色,让他们知道我军并非都是豆腐渣,一击就溃。这样,既有利于与共军谈判,也让马主席在蒋先生那里有个交代嘛!”

  有人立时讥讽着:

  “既然卢军长要与共军决一雌雄,令人佩服!”

  “只是第128军的弟兄们要吃苦头了!”

  “反正死的都是士兵,谁会心疼?”……

  卢忠良在这种场合里,也只好咬碎了牙齿往肚里咽,跟谁也不敢发火动怒。

  于是,会议形成决议:马金良和马光宗负责交涉起义。卢忠良即刻去了金积。

  9月20日下午,贺兰军军长马全良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全文如下:
     国民党秉国以来,领导无方,纲纪不振,民生凋
   敝,致战祸弥漫全国,强者死于炮灰,弱者流于沟壑。
   刻又战事迫近西北,面临宁夏。全良等不忍地方70万
   军民遭受涂炭,爱于本月20日停战。至于军事如何改
   编,政治如何革新,听候协商,一致服从。

  马军首领于20日虽发了通电,但卢忠良指挥第128军仍在拚死抵抗。

  解放军第64军奉命继续前进。歼灭一切敢于顽抗之敌,以军事打击为政治解决彻底扫清道路。

  卢忠良第128军低估了解放军,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在金灵地区民宅要道,到处书写“抵抗到底!”“寸土必争!”之类的标语,拉出一副死牛抵墙的决战架势。并妄图凭借青铜峡天险和沟渠纵横、寨堡林立的有利地形,构筑工事,拆毁桥梁,乃至掘千年古堤放水等手段,作困兽斗。

  守敌保安第1师一部在余家桥拚死顽抗。敌第356师炸渠放水,致使金积地区洪水泛滥,一片汪洋,但仍未能阻挡解放军穿插分割的迅猛攻击。

  9月20日14时许,解放军左右两翼,已逼近金积,对守敌形成围攻之势。当日下午,曾思玉乘战车通过青铜峡峡口时,遇见金积残敌派出的求和代表。他们大多身穿便服,个别人也穿着国民党军服,乌七八糟,状极狼狈。一个副师长恭恭敬敬地站在路旁,惊魂未定地向曾思玉请求投降。

  曾思玉威严地站在战车上,令他们速回金积,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几个求和代表,缩头结脑地向金积方向返回。很快,金积残敌全部投降。

  为切断金积残敌溃逃之后路及歼灭吴忠守敌,曾思玉又令第191师和第192师绕过金积,迅速向吴忠堡之敌发起猛攻,并将敌全歼。第190师继续包围金积。

  就在解放军攻打金积之时,卢忠良率第128军军部和第256师,从灵武增援吴忠,企图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9月对日凌晨,解放军第192师第257团在吴忠东南的涝河桥处与守敌保安第3师激战2小时。第575团在对岸敌碉堡火力密集封锁下,不怕流血牺牲,连续4次架桥强攻,终于抢占了敌桥头碉堡,保证了师主力的安全渡河。

  渡河后,解放军乘胜追击,迅速穿插分割歼灭了吴忠外围之敌,直捣吴忠敌第128军指挥部,于11时攻占吴忠堡,俘敌1000余人。

  涝河桥一战,致使金灵守敌全线混乱,纷纷丢盔弃甲,官不管兵,兵不顾官,各自向仁存渡口和灵武方向狂奔逃命。

  在渡口处,溃逃官兵人挤人,马撞马,拥挤不堪,自相践踏,甚至为了争抢船只渡河而自相火并。

  这时,解放军追击部队直插仁存渡口,截获敌8辆汽车和一批军用物资,俘敌800多人。

  解放军第192师追至灵武城,守敌残部不敢顽抗,乖乖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军长卢忠良趁兵溃混乱,在乱军之中只带少数人马,逃回银川城。

  至此,解放宁夏决定性的一战一一金灵之战,胜利结束。妄图与解放军决战的国民党宁夏兵团主力第128军,原来也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宁夏兵团所属的贺兰军和第11军官兵,一见主力第128军迅速被歼,亦即闻风自溃,土崩瓦解。

  9月对日下午,彭德怀司令员复电给请求接受和平解决宁夏问题的马全良等:
     20日电悉。诸将军既愿宁夏问题和平解决,殊甚
   欣慰。望督率贵部即速见诸实行,此间即告杨得志司令
   员知照。请求告各方即派代表至中宁与杨司令员接洽。
   特复。

  9月22日晨,国民党宁夏方面由马鸿宾主持,决定派第128军军长卢忠良为全权代表,宁夏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马天光和宁夏省政府秘书长马延秀为代表,前往中宁,与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会晤。

  当日晚,国民党贺兰军军长马全良和副军长王伯祥,急忙跑到吴忠来见解放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请求火速派兵进占银川,以解决城内溃逃的散兵游勇持枪抢劫行凶等问题,并说在银川机场扣留马鸿逵派来接高级将领逃往重庆的飞机1架,请速派兵接管。

  宁夏地方商绅及各界代表多人,也亲往中宁,欢迎解放军尽早入城,以收拾城内的混乱局面,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当晚,曾思玉令第572团为先头部队,乘船冒雨夜渡黄河,深夜12时许到达银川,迅速控制城内制高点和要害部门,维持城内治安。并接管了银川飞机场和扣留的1架飞机。

  从此,银川城内秩序方得以安宁。

  9月23日上午,卢忠良等3名代表抵达中宁。

  杨得志一见卢忠良等人,就严肃地指出:

  “解放军从兰州出发,郭南浦老先生曾自动前来,为和平解决宁夏奔走。但你们不理,反派人监视。听说你们有人想在战败之后,把队伍拉到贺兰山或在沙漠里和我们打游击,那好嘛!我们人民解放军是打游击打出来的,可以说是打游击出身吧,这一点你们应该是清楚的!要打游击,你们肯定是不行的,肯定也是要被消灭的!至于掘堤放水,那是罪上加罪!也根本不可能阻止我军的进攻!特别是第128军,在贺兰军军长马全良等人已经发出通电接受和平后,仍然在金灵地区组织顽抗,垂死挣扎,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要知道,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任何人或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卢忠良等人,一个个被说得羞愧满面,脸上青一块,红一块,真是无地自容。他们低垂着头,谁也不吭一声,老老实实地坐在谈判桌旁,开始商谈和平解决宁夏的问题。

  当天下午2时,即签订了《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协议全文如下:
     为了宁夏人民的利益及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双
   方同意和平解决宁夏问题,协议如下:
     一、所有宁夏部队迅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
   兵团指定地点集中,听候处理。在此期间内,不得擅自
   移动。否则发生任何冲突事件,人民解放军概不负责。
     二、宁夏一切党政军机构、市政机关、公营企业、
   牧场、公共财产和建筑及所有武器、弹药、仓库物资、
   公文、档案等,立即造具清册,听候点交,不得破坏、
   隐藏、转移、盗卖。所有监狱犯人,听候接收处理。曾
   经俘去之我方人员,不准杀害,应全数释放交出;蒋系
   特务机关人员,一律不得放走。
     三、凡人民解放军未到达之地区,原宁夏当地军政
   机关、部队,应负看管物资、维持治安之责,不得发生
   任何破坏损失事件。
     四、在宁夏部队方面执行以上3项条款时,人民
   解放军方面保证宁夏参加和谈部队全体官兵生命财产之
   安全。
     五、为了切实执行以上四条协议,决定双方在银川
   组织联合办事处,处理以上事项。该办事处由9人组
   成,解放军方面5人,并指定1人为主任;宁夏方面4
   人,并指定1人任副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签名,盖章)
         政治委员李志民(签名,盖章)

       宁夏方面军政代表
         卢忠良(签名)
         马天光(签名)
         马延秀(签名)

  9月23日,马鸿宾致电彭德怀,陈述军队已溃散等情况,请求解放军速派兵进银川,维持治安,并决定当晚派40余辆汽车去横城渡口迎接。

  解放军迅速以第191师一部当晚奉命乘车进入银川。

  泥泞大道上,一辆敞篷吉普车在飞奔着。大路两旁的田野、庄稼、村舍,皆毁于洪水。到处是无家可归的农人,扶老携幼,在田边望着冲毁的庄稼长吁短叹,哀号连天。

  贺龙拍一下小战士的肩头,催促着:

  “再开快一点儿,要不然,就赶不上银川的入城式啦!”

  小战士加大油门,车快如飞,只是颠簸得越来越厉害了。

  贺龙点燃一斗烟,望着远方飘拂的红旗,说:

  “这一回,我们真是坐着汽车去银川,追着解放和胜利在奔跑了!只是,还有点儿舍不得丢了我那匹马,那可是一匹通人性的好马呀!”

  习仲勋心急意切地说:

  “看来,坐车还嫌慢了一点儿。下一回新疆解放了,咱们得坐着飞机赶去接管了!”

  贺龙将烟斗握在手里,充满自信地说:

  “有这种可能性。”

  “只怕咱们还没飞机……”

  贺龙哈哈一笑,说:

  “这个嘛,你不用发愁!想当初,我贺龙是两把菜刀起的家,如令是坦克装甲车,好威风呀!放心好啦,到时候,国民党会把飞机给我们准备好,说不定还要来接我们,请我们这些人去哩哟!”

  两人都爽朗地笑了。

  杨得志和李志民站在司令部的门外,呼吸着迎面扑来的新鲜空气,顿觉浑身轻松了许多,真有一种心旷神恰之感觉。

  杨得志忽然像想起了一件大事似的,兴奋地大声喊道:

  “快!立即向兰州发电,告诉彭总,宁夏已经解放了!”

  李志民也高兴地笑着说:

  “是啊!彭总正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

  银川解放了。宁夏解放了。这块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滨,有17万多平方公里,200多万回、汉、蒙、满等族同胞的土地,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郭南浦老先生为和平解放宁夏做出了贡献。杨得志和李志民以第19兵团领导人的名义,将一面绣有“和平老人”4个大字的锦旗,送给了郭南浦老先生。这4个大字是李志民亲笔题写的。

  9月26日,杨得志和李志民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部进入银川城,马鸿宾先生率领原国民党宁夏军政负责人,以及银川市各民族和各界群众的代表约1000人,聚集南门外热烈地欢迎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

  当日,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成立了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杨得志为主任,马鸿宾、朱敏、曹友参为副主任。同时,军管会发布(解)字第1号布告,责令“蒋马散兵游勇限布告日起,自动向本会投诚报到”。布告贴出之后,溃散的贺兰军和第11军的官兵纷纷蜂拥而来,自带枪械弹药投诚。

  银川、宁夏,从此获得新生!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